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1|回复: 0

江城试点便利店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工作

[复制链接]

2237

主题

24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135
QQ
发表于 2018-4-21 2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城试点便利店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工作,病患需经专科医生评估后上岗
  楚天都市报4月11日讯(记者郑晶晶 王永胜 通讯员 邓盛强 陈识)精神病患康复后找工作受阻、工作干不长、回归社会困难,是几乎所有康复者都遇到过的难题。近日,记者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为帮助一些经治疗后病情平稳的精神疾病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该院近日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支持性就业项目”。康复期精神病患通过评估合格后,可去该“支持性就业项目”指定的超市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走上正常工作岗位前的过渡。那么,这家超市是如何运营的,目前运营情况如何?康复期精神病患如何通过这个过程顺利回归社会?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从精神病患到超市理货员
  3月13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六角亭院区旁的一家超市,超市不大,大概三四十平米左右,27岁的汉口小伙陈方鹏(化名)正在熟练地将饮料和零食放在超市的货架上。偶有顾客找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他能准确地给予指引,但有点一板一眼,整个人显得有些拘束。
  陈方鹏其实是名康复期的双相障碍患者,他性格内向,高中毕业后做过服务员、厨房小工等,但和领导同事相处得不太好,朋友也不多。9年前他老怀疑有人说他坏话,心情差,家人带他就医,医生诊断其患上双相障碍。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经系统规范治疗后基本康复,医生告诉他只要坚持服药,重新工作没问题。家人为其找了几份工作,但老板嫌他做事不积极、爱发呆,没干几天他就被辞退,这让陈方鹏对重新工作越来越没信心。“其实,这是精神病患者服药后易出现困倦感,头脑没那么灵活导致。”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马旻副主任医师解释。
  恰逢我省试点康复期精神病患的“支持性就业项目”,1个月前,陈方鹏经评估合格后来到项目指定的超市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上午10点到下午5点,每个月有700元左右的工资。不用管收银,他只负责整理货架和推着手推车去病房卖东西,有专门的社工负责跟踪督导他。负责陈方鹏的社工王绪林告诉记者,刚开始陈方鹏理货时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开口请教;推车去病房卖东西时,遇到客户打围,他总是很紧张,手会微微颤抖,王绪林就教他沟通技巧、控制情绪的方法等,“如今,他已对货品价格、摆放位置、如何回答顾客问题等了然于心,适应得挺好。”
  最关键的是,该支持性项目本着保护患者的原则,不会告知顾客他们是精神病患,这让他不用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我觉得在这里工作很开心,人很放松,家人也为我高兴。” 陈方鹏说。
  9名精神病康复者参加“支持性就业”
  除了陈方鹏,在这家超市里工作的还有另外3名康复期精神病患者。
  40岁的尚业(化名)曾经做生意风生水起,后因生意受挫,外出打工时太挑剔,与人相处不好,出现幻听,被诊断患上精神分裂症,如今经治疗情况稳定,经医生评估合格在超市工作。
  42岁的英英(化名)十几年前患精神分裂症,多年坚持服药病情稳定一直在工作,3年前她擅自停了药后病情复发,总觉得有人在骂她,工作也没做了,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她经评估来到超市工作,为重新回归社会做准备。
  32岁的崔偌(化名)性格内向,2年前因单位岗位变动,被安排到人际关系较复杂的部门,因不太擅长沟通,久而久之出现被害妄想,总觉得有人要害她,呆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去年家人将其送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几个月后,她情况比较稳定,父母希望她早日工作养活自己。参加了“支持性就业项目”在超市工作后,她感觉“有任何人际交往的困惑,都可及时跟社工和心理医生沟通,很踏实。”
  记者了解到,“支持性就业项目”除了4名超市理货员岗位,还有5名图书整理员岗位,工作地点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六角亭院区康复科的图书角。记者观察到,他们主要负责将图书进行编码整理归类,5个人工作时大多数时候都不讲话,负责的黄仙娥医生需要常常引导,他们才会相互就工作问几句话。和超市理货员相比,这样的工作更简单,不用面对外界的正常人群,主要用于初评合格的患者加强人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而如果3个月后病患可充分胜任此岗位,经医生和社工评估合格,病患可转去做超市理货员。在该支持性就业项目中,还设置了一个烘焙工坊,就开设在超市旁边,不久后可吸纳更多精神病康复者从事烘焙工作。
  特殊超市开业4个月还未盈利
  那么,这家特殊的超市目前整体运营情况如何?其负责人罗德波告诉记者,该超市除了4名员工是精神病康复者外,还对外招聘了5名正式员工。“招聘时,我们都说清楚了是‘支持性就业项目’的试点超市,员工们知道和他们共事的会是精神病康复者,也都表示理解。不过,来的基本是中年员工,一些年轻人因为不了解、害怕,大多都不愿意来。”
  罗德波说,因是“支持性就业”的试点超市,该超市目前没有租金,但从去年12月4日开张以来,因地段、规模等原因,生意比较一般,最少的时候每天销售额仅千元左右,最多时每天能销售3000元左右。刨去人力等各项成本,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不过,店子都是靠守的,现在情况也在一天天向好。”罗德波说起未来挺乐观,他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知名度的提升、周边商业的完善,超市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盈利。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超市员工们普遍对这群“特殊同事”表示认可。店员吴限像个大哥一样关照陈方鹏,平时店里没顾客的时候,他常主动和陈方鹏聊天,“聊生活、聊爱好等等,其实他们都很渴望跟人交流。刚开始,我在不了解他们这个群体时还存在一些误解,认为他们是不可控的、危险的。后来通过和社工、医生聊天,慢慢接触,我心中的隔膜和恐惧越少,更能理解他们。其实经过规范治疗、坚持服药,精神病康复者跟正常人差不多。”
  希望市民对精神病患回归社会多些理解
  “几乎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在康复后回归社会、重新工作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问题。”马旻表示,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不愿尝试没动力、自我信心不足、尝试找工作找不到、找到了工作又容易被辞退。
  她说,一些患者因疾病损坏了内在动力,对生活没追求、对未来没展望。同时,疾病也会摧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并且,为保持病情稳定,精神病康复者还是要长期坚持服药,吃药后比较容易困倦,反应不够快、不够灵活,还有的患者存在发呆、自言自语等轻微的疾病残留症状,这些都容易导致他们找不到工作,或在工作不久后被辞退。”
  而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和社工组织武汉清晨创新公益促进中心合作开展康复期精神病患的“支持性就业项目”,就是本着针对性地解决精神病患在康复期走上工作岗位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第一学技术,第二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第三学习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心理治疗等灌注希望,慢慢建立信心,帮助精神病患顺利过渡,从而更好地回归社会。“这可起到就业前的过渡和缓冲作用。如果病人恢复得越好,精神专科医生会将精神病患的药量逐渐减量,这样困倦也会少一些,头脑更灵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面准备好,就可以出去工作了。“
  “我们目前正在探索,希望未来能将在‘支持性就业’里表现得比较好的人员,推荐到企业里去工作。”马旻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企业加入进来,多设置一些岗位,吸纳更多符合条件的康复期精神病患,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并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将该支持性就业模式不断完善,帮助更多的患者。
  相关链接:
  精神病康复者在超市工作,会不会突然发病?
  马旻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对于参加该项目的病患,他们首先会进行专业评估,选择康复期病患参加该支持性就业项目,因会坚持服用药物,他们一般病情都比较稳定,只是在人际交往方法等上面存在一些不足;第二,每名参加该项目的病患会有一名社工和一名医生进行一对一管理,白天他们工作时社工会陪着他们,他们有什么困惑也可以及时向社工或者心理医生反映和咨询;第三,“尝试工作”的病患们会定期召开团队工作会议,医生会了解其困难和压力,及时进行疏导,并教他们应对的方法等。因此,一般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突然发病,市民可以放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Discuz! X3.5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