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8|回复: 0

没有大哥的精神病和梁家的苦难就没有小说《人世间》

[复制链接]

2226

主题

24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856
QQ
发表于 2022-8-26 10: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梁晓声揭秘:没有大哥的精神病和梁家的苦难就没有小说《人世间》

 小说《人世间》背后的故事,梁晓声家庭苦难的故事,梁晓声和他大哥之间的故事。
  感人肺腑,人间真爱!人间大爱!
  没有大哥的精神病和梁家的苦难就没有小说《人世间》。
  以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也写过梁晓声和大哥的故事,现在看了梁晓声自己写的《我和大哥》,才知道以前写的有不少地方错了。
  以前故事中说梁晓声得精神病和他父亲有关,和他老婆有关,和学校有关,看了梁晓声的我和大哥,才明白和理解大哥为什么疯掉,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那时的精神病患者每天都在增加。
  有一种想法,将这样的感人故事以第三者的身份讲述出来,让更多人知道真实的梁晓声。真实的梁晓声大哥,真实的梁家。
  梁晓声四弟曾经说过:没有大哥,就没有《人世间》,梁晓声也亲自承认过,是大哥的苦难,是梁家的苦难,成就了《人世间》,确实如此。
  梁晓声在父母亲都离开人世后,他开始构思一部梁家的自传体小说,先后写了《父亲》,《母亲》为父母立传。又写了《我的小学》,《我的中学》等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特别是《梁晓声自述》把梁家的历史,梁晓声的历史都给说了。
  看了这些故事后,才真的明白了《人世间》这部伟大的作品是怎么来的了。
  梁晓声开始构思和写这样一部小说的时候,最初起的名字就叫《共乐区的儿女们》或叫《光子片的儿女们》就是写周姓一家人和他们一家有关联的人和事,带有家族性质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有故事原型的。
  大哥周秉义为什么要考北大呀,那是梁晓声在为他大哥圆的一个梦。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围绕一个主题:梁晓声和他大哥的故事。
  揭开大哥精神病之谜。揭开大哥悲剧的人生。故事材料以梁晓声的我与大哥为准。
  大哥梁绍先比二哥年长六岁,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关心爱护弟妹,大哥和二哥的关系最好。二哥小时候走丢了,大哥急得哇哇大哭,从此后,大哥看护二哥更用心了。
  二哥想吃蛋糕,哭着要,妈妈给钱让大哥去买,大哥冒雨跑了几条街才买到蛋糕,还精心护着不让雨淋湿,显然,大哥在路上滑倒过,身上擦破了。这一幕给二哥留下来终身难忘的印象。
  大哥教二哥识字,教二哥读书,教二哥算术,二哥在大哥的影响下,喜欢语文,喜欢文学,功课也很优秀。二哥一生都记住了大哥的恩情。
  大哥遵从母命,没有报考北大清华,也没有去保送的大学,而是考上了唐山铁道学院,因为母亲说铁道上的职工住房好,工资高,福利好。
  大哥考大学,上大学都是瞒着父亲的,因为父亲跟大哥说过,希望大哥不要考大学,要早点工作,上班,挣钱,分担家里的重担。母亲支持儿子上大学,上大学是大哥的梦想也是母亲的梦想,但上大学确实太困难了,家中实在没有钱供大哥上大学。
  大哥上大学完全靠每月9元助学金维持的。根本不够,大哥没有向家里人要钱,还和母亲说,父亲每月寄10元。实际上不是,在父亲得知大儿子还是瞒着自己上了大学后,没有原谅儿子,给儿子去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说他根本不顾弟妹的死活,只顾自己奔前程,给了他很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大哥在大学经常吃不饱肚子,太穷了!精神很压抑。在大二上半学期,因精神方面的问题,被学校退回来了。实际情况,可能没有这么简单,总之,大哥疯了!
  疯掉的大哥就是梁家灾难的开始,他控制不住自己,整天喃喃自语,嘴里嘟囔着谁也听不懂的话语,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格外刺耳,家里人都睡在一张炕上,睡也无法入眠,大家都尽量压抑着,忍受着,实在忍受不了了,就坐起来。
  耳朵里塞棉花可能好一点,母亲为了让大儿子安静下来,给他吃安定,并逐渐加大剂量,这样,他白天睡得很死,晚上又精神亢奋了。还是搅得大家不得安宁。为了睡眠,大家也都开始吃安定了。
  二哥的学习成绩受到很大影响,二哥开始“恨”大哥了。
  终于等到精神病医院有床位了,大哥被拉到了精神病医院。在精神病医院住了三个多月,又经过一年多的调养,大哥的病情得到很大的好转。
  在高中老师的推荐下,大哥担任了代课老师,由于大哥语文基础好,文学功底高,大哥讲课很受学生们的欢迎,这样,大哥也能拿工资了,每月35元,家里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好转。看来,大哥的病似乎好了!真是老天开眼啊!
  不知道是二哥记忆有误还是四弟梁绍文的记忆有偏差,二哥说,病好后的大哥又返回大学继续学业,1965年,从三年级开始。而四弟回忆文章中说大哥这时候结婚了,因为一块手表的事情,大哥和大嫂闹开了。大哥要借大嫂的手表上课看时间用,大嫂说这块手表是公公给她的,她自己要戴,就不给。
  两个人为了手表的事情,开始是吵架,后来是打架,大嫂一气之下用斧头把手表给砸碎了。并回娘家了。大哥的精神病一下子就犯了,把家里砸了个稀巴烂。从此就没有好过,在精神病医院里住了30年,直到二哥把大哥从哈尔滨精神病院接到北京为止。
  而二哥就说有人给大哥说媒,但没有结婚就去四川继续上大学了,为什么去四川呢?是因为桥梁专业搬迁到了四川,父亲也终于原谅了大哥,父亲还亲自到学习看望了大哥。
  谁也没有想到,转眼过了一年,到了1966年,大家都知道了,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学校混乱了,正常的教训秩序被打乱了,可以说是混乱不堪。大哥在学校里又犯病了。这次又被学校遣送回来。
  这次犯病更严重了,从“文”疯子变成了“武”疯子,又吵得全家不得安宁。这样折磨人的日子,一等就是大半年,终于等到医院有床位了。大哥又再一次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家里借了一屁股债。住院费比较贵,通过街道申请,住院费给了减半的优惠。
  把医疗单据寄到大哥所在的大学,看看能不能报销?杳无音信,因为大学彻底瘫痪了,没有人问事了。没有钱,家里人不得不把大哥接回家,这小半年住院治疗,一点也没有见效。大哥的病情依然如故。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梁家人被大哥折磨得够呛,整天提心吊胆,就是这样,大哥还是失踪过几次,被人打过几次,有一次还差点被打死,有一次被关在地下室中奄奄一息。
  因为大哥不安份,还时不时上街贴大字报,发表“不当”言论,把家里人吓死了。特别是把母亲给吓坏了。二哥,弟弟妹妹特别害怕母亲也疯掉,害怕母亲忍受不了。
  转眼又到了1968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二哥第一批报名参加,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有工资的,而且工资还不低,有40多元。包吃包住,这样二哥就有钱寄回家让大哥住院了。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二哥开始给大哥交住院费了。不过,也只能够住院半年的,还有半年,大哥是住在家里的。
  有一年,二哥探亲回家,看到家里有自制的铁链,手铐,脚铐,家里窗户玻璃都没有了,安装上了铁丝网。母亲额头上还有一处可怕的伤疤,显然,大哥开始从“文”疯子发展到了“武”疯子。开始伤人了。
  从这一刻开始,二哥打心眼里开始憎恶大哥了,大哥已经变成了魔鬼的化身了,
  二哥暗自祈祷:上帝啊,为了我的母亲、四弟和小妹的安全,我乞求你,让他早点儿死吧!
  这一次探亲假,二哥破天荒地没有去医院看望大哥,二哥临行前告知在家的四弟:让大哥永远住在精神病医院里吧!
  二哥托关系办好了大哥住院的一切手续。从此大哥永远将住在精神病医院里了。
  1974年,二哥在兵团被选中,成为了复旦大学工农兵学员,197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在此期间,大哥的住院费和二哥的部分学费由三弟承担,父亲终于支持儿子上大学了,寄来了200元。
  二哥开始拿工资后,又承担起了大哥的住院费。直到把大哥接出精神病医院。二哥从参加工作起,就把梁家的责任扛在了自己的肩上,他打算一辈子不结婚,来支撑弟弟妹妹们,支撑梁家。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天经地义,二哥还是和心爱的姑娘焦丹结婚了。结婚后,他们共同承担起了梁家的重担。
  二哥二嫂把父亲接到了北京治病养老,并最终在北京将父亲送走。送走父亲后,又把母亲接到北京治病,养老,1997年,母亲临终前,拉住二儿子的手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二哥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永远在精神病院里……”
  母亲放心地走了。
  办完母亲葬事的第二天,二哥就要四弟把大哥从精神病医院中接出来,
  大哥一见到二哥,高兴得跟孩子似的,大哥说:“二弟,我好想你。”
  二哥的眼泪瞬间就掉下来了!
  算来,二哥竟20余年没见过大哥了,而大哥却一眼就认出了二哥! 手足情啊!足见二哥在大哥心目中的位置,大哥一天也没有忘记二哥呀!
  二哥也是一个特别重感情的人,见到大哥这样,一把把大哥抱住,止不住泪流满面。说:大哥,对不起!我来晚了!说完,哇得一声,大哭了起来。
  二哥帮大哥洗了澡,还帮大哥搓背,带大哥下馆子吃饭,让大哥吃好吃的,让大哥吃最想吃的菜,可大哥啥也不想,就跟二哥说:给我搞个炒刀鱼吧,我就想吃刀鱼。给大哥穿新衣服,理了发,现在大哥焕然一新,精气神马上就不一样了。
  二哥动用了存款,在北京郊区给大哥买了一套房子,简易装修,购置了家具,房子搞好后把大哥接到了北京,随着大哥一同来北京的还有熟人二小,二小负责照顾大哥。
  这样大哥从此后过着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了。此后几年,大哥生活得很幸福,很正常,他们下棋,看书,看报,练习书法,散步等。二哥二嫂经常过来看望大哥,还把大哥接回家吃饭,团圆,让大哥感受家的温暖。
  二小有一年回家还是出事了,摔死了。二哥给大哥撒谎说,二小结婚了,不能来北京了,大哥惆怅了一段时间。
  二哥把大哥安排进了北京比较好的精神病医院,虽然费用比较高,每月要4000多块钱,但条件好,有专人照顾大哥。二哥对大哥说:等退休了,二哥过来陪大哥一起过。
  二哥经常来和大哥聊天,问到当年,大哥为什么要上大学,大哥说,要完成母亲的一个童话,也就是心愿,等大学毕业了,拿工资了,就来资助弟弟妹妹,让他们都把日子过好,大哥也准备一辈子不结婚,把梁家扛在肩上。
  二哥感动得落泪,原来大哥和二哥都有这种想法,把梁家扛在肩上,承担起养家的责任来。
  二哥经常发出感慨:不是所有精神病患者家中都有一个写小说的二哥啊!有些家庭可以承担,有些家庭实在承担不了,顾及亲情,顾及伦理道德,给这样的家庭和个人压上了沉重的负担,不光是经济上的负担,还有精神上的沉重负担。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梁家有不止一本难念的经,大哥这一本应该是最难念的,这付担子,梁晓声扛了一辈子,直到把大哥养老送终。
  梁晓声几十年如一日扛着梁家向前走,是梁家的顶梁柱,主心骨。尽自己所能,接济哥哥弟弟妹妹们,四弟媳妇得尿毒症,一次拿出20万,后续每月给2万。这样的二哥难得一见!
  90年代,下岗潮,家中弟弟妹妹6个有5个下岗,生活出现困难,梁晓声和夫人焦丹每月向家里寄钱,平均每年向家中寄4万多元。直到弟弟妹妹们过上了好日子为止。
  二哥这样做,当然和二嫂的支持分不开,贤惠的焦丹从谈恋爱开始就和梁晓声说了,一起来分担,一起来承担。梁家有个好二哥,有个好二嫂。
  就是因为梁家的苦难,就是因为有大哥这样的苦难,四弟四弟媳照顾大哥照顾母亲照顾家庭,就是因为梁家太难了,太多故事了,才有了长篇小说《人世间》。
  梁晓声在完稿后,才将书名从《光仁街的儿女们》改为《人世间》。梁家的《人世间》更苦难!更精彩!
  这部剧立足底层,直指人心。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巨变。平凡中幽微之光闪耀, 苦难中方显良知与担当。
  一部中国百姓生活史, 一份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总结。
  平凡中幽微之光闪耀,苦难中方显良知与担当,这就是梁晓声的《人世间》
  作家说,《人世间》用文字为他所了解认识的家乡人画了一组群像。他们中有中高级干部,大学教授,有公安干警,有文化馆长、报社编辑,有商人,有导演,有市井小民,也有更多的在岗和下岗职工……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他们命运跌宕起伏,每个人身上都既有清晰的时代烙印,又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文学艺术,当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以“明德”引领精神风尚。以“明德”为支撑的精品,方可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人世间》树立了当代文学作品创作的典范。
  总的来讲电视剧已经拍得挺好,但是对比原著还是有许多删减,原著中对于许多的细节描写得更加透彻,对《人世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原著看看,利用休闲时间拜读梁晓声老师的文笔,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Discuz! X3.5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