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06|回复: 1

中医能根治精神病吗?

[复制链接]

2226

主题

24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856
QQ
发表于 2017-1-19 22: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人们对中医有种神秘感,期待中医能根治精神疾病,以为某一秘方能把精神病一次治断根,不再复发。这是一种急于求成的普遍心态,也是一种误解。

  案例分析

  如李XX,男,25岁,衡阳人,因患精神分裂症一年多,服用西药治疗数月后临床治愈。然后按医嘱坚持服药2年多,恢复病前工作,待人接物如常人;但后来听信某媒体“中药根治疗精神病”的广告宣传自行停服西药而改服某中药后,三个月后病情复发,只得再次住院治疗。入院后又重新以西药规范治疗,两个月后临床痊愈。事后患者家属十分后悔,质疑“为什么中药治疗也不能断根?”以上这种现象临床经常碰到,给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中医缺乏客观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转归缺乏客观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只要大家对中医学的常识有所了解,对精神疾病的转归常识有所了解,自然会有客观实际的期待。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中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及精神疾病的转归特点:

  1.中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中医是我国的医学宝库,简单的几句话是说不清楚的。中医有其独特的医疗体系和临床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认识到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

  如内因:情志、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变化;外因:风邪、寒邪、湿邪、暑邪、火邪、燥邪的侵袭入体;不内外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于人体,使气血阴阳脏腑等功能变化而发生疾病。所以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精华。

  其治疗的手段多样化,如:针刺、灸、砭、方药的内服外用。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首先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摄生防病的积极养生思想。这种情志养生与现代的心理干预、疏导完全吻合,而在疾病形成后又有具体的辩证施治方案。有“三因论治”、“脏腑气血辩证”等多种辨证治疗方案。对同一病症就有许多不同治疗方案,中医典籍中从未讲过某一方药根治某一疾病。

  2.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在临床实践中,单纯用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其疗效不十分理想,尤其起效慢。西药治疗虽有见效快,但有些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的副反应大,病人难以接受,造成依从性差。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可能避免各自的短处,发挥各自优势,较好的解决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运用中药后可以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恶心、口干等现象;还可增强患者体质,改善饮食、睡眠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1991年中医对辩证施治治疗精神疾病进行了规范和确定,定为“痰火内扰型”、“痰湿内阻型”、“气滞血瘀型”、“阴虚火旺型”、“阳虚亏损型”。在治疗方法上不单只有中药饮剂,还开发了成药、针灸、电针、药物外敷、经络导频、慢性小脑电刺激等治疗方法。中医药在轻性精神疾病治疗方面作用更明显,疗效稳固,如我院自研的“宁神合剂”治疗慢性失眠疗效明显。

  3.中药滥用有害

  人们习惯上认为中药无副作用,可以随时服用,尤其认为补益药可以多服、久服,越多吃身体就越好。

  如黄XX,男,30岁,郴州人,患情感障碍(抑郁状态),家人给予服用大量人参、附子,长达半年,结果病情加重,并出现许多妄想伴冲动伤人,导致肾功能、肝功能损害。后经住院治疗,经系统的调理和对症处理,才使病情缓解,肝功能和肾功能恢复正常,这样的事例在临床并不少见。

  这是由于人们不了解中药特性而产生的误区。中药有其中医的药理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禁忌等等。

  4.现代医学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较为复杂,三言两语是讲不清的。简单的说,精神疾病分为重性和轻性两类。重性精神病是人的思维、感觉、情感、行为、意志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而表现的一种综合症状群,使患者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工作,甚至造成危害社会安全,造成病人及家人的恐惧心理,造成社会恐慌。

  多数患者病情较长,康复较慢,所以人们常想找到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或药物来解决痛苦。其心情可以理解,但精神疾病成因复杂,病变部位在大脑。

  目前医学界认为其发病原因与生物因素:神经递质异常,神经细胞发育异常、大脑结构异常等生理功能异常;心里因素:个体心理素质、人格特征;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所致。

  所以在治疗上需要较系统全面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而不是单一某种药物可以解决的。其治疗原则大致有:合理用药、对症选药;足量足疗程用药,剂量要到位,治疗时间要相对长;早期干预治疗,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重;社会康复与家庭指导及治疗并重。

  5.如何应对精神疾病的复发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外界因素是随时变化不定的,任何一种疾病的复发是难以避免的,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稳定病情。精神疾病与外界环境变化的因素更密切,疾病的复发是难以避免。影响复发因素主要如下;

  ①过早减少药量,不遵医嘱停用药物;

  ②季节变化,如立春前后,夏秋交季,冬季突然变冷;

  ③饮食不当,如饮酒、吃狗肉、公鸡肉;

  ④社会环境变化,工作压力大,失恋、失业、人际关系紧张等;

  ⑤起居不当,白天睡觉,晚上玩或娱乐;

  ⑥家庭关注不当:如过度包办,象照顾幼儿一样,事事关注,使患者失去自立性,反而剥夺了患者心理康复(成长、成熟)的时间与空间;或关注不够,失去信心,对于生活、起居、服药均不照料,家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同样影响心理康复。

  以上任一不良因素均可导致疾病复发。但疾病复发均有一定征兆,如睡眠障碍,连续几晚早醒、不睡;情绪变化;行为改变;眼神呆滞或冷漠等现象。当发现以上征兆,家属无须恐慌,应积极与专科医师联系,征求治疗方案。只要了解以上复发因素,积极应对,及早干预,控制和延缓疾病的复发是可以做到的,临床上有许多成功案例。

279

主题

389

回帖

232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321
发表于 2018-2-10 14: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唯病病,是为不病。

中医不认为病是一种病,只是一种不平衡。人体如同自然一样具有自我清洁恢复系统。把你的健康状态想象成全国的水环境污染吧,你想让大地的水都重回50年代的清澈吗?这如同你寻求精神的健康安宁一样的。靠吃药只是治标,不是治本。中医治病也是如此,我们自己要学习祖宗传承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调理。舍本逐末,只能求得一时的疗效。

这是我的理解和认识,请指教,谢谢!

附上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Discuz! X3.5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