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3|回复: 0

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实用版)

[复制链接]

2226

主题

24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856
QQ
发表于 2017-2-25 17: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神病诊断和防治手册

精神病诊断和防治手册


  《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实用版)》主要介绍了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焦虑谱系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及规范化防治原则、策略、具体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并增加了精神科的急诊与处理、康复与社区服务、家属与患者的教育等章节。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精神行为障碍的分类与描述定义为主线,把全书贯穿起来,力求使读者了解常见精神疾病规范化防治的主流所在。

  目录

  第一章精神疾病的病史采集

  第一节接待病史提供者

  第二节病史采集过程

  一、病史采集步骤

  二、病史格式与内容

  三、典型病史

  第二章精神检查

  第一节概述

  一、建立精神科医患关系的原则

  二、精神科医学面谈相关问题与注意事项

  三、临床沟通技巧的主要内容

  四、临床沟通技巧的具体实施

  第二节精神状况检查

  一、合作患者的精神状况检查提纲

  二、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进一步评估和检查

  三、简易抑郁发作、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定式精神检查

  第三节躯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第三章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临床特征

  第三节诊断和分类

  一、诊断

  二、ICD一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三、临床类型

  第四节鉴别诊断

  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三、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四、心境障碍

  五、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六、创伤后应激障碍

  七、神经症

  八、人格障碍

  第五节症状评估

  第六节治疗

  一、治疗目标和策略

  二、药物治疗

  三、精神分裂症治疗规范化程序

  第四章双相障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临床特征

  一、临床症状

  二、病程特征

  三、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诊断和分类

  一、躁狂发作

  二、双相障碍

  第四节鉴别诊断

  一、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

  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

  四、经前期紧张症

  五、环性心境障碍

  第五节症状评估

  第六节治疗

  一、治疗目标和策略

  二、药物治疗

  三、心理治疗

  四、电抽搐治疗

  五、双相障碍治疗规范化程序

  第五章抑郁障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临床特征

  一、临床症状

  二、病程与预后

  第三节诊断和分类

  一、抑郁发作(F32)

  二、复发性抑郁发作(F33)

  三、持续性心境障碍(F34)

  四、其他心境障碍(F38)

  五、未特定的心境障碍(F39)

  第四节鉴别诊断

  一、器质性疾病继发心境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五节症状评估

  第六节治疗

  一、治疗目标

  二、药物治疗

  三、心理治疗

  四、电抽搐治疗

  五、抑郁症规范化治疗流程

  第六章焦虑障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临床特征

  一、临床表现

  二、焦虑障碍的共病现状

  第三节诊断和分类

  第四节鉴别诊断

  一、躯体疾病

  二、物质滥用

  三、抑郁症

  四、精神分裂症

  五、其他精神障碍

  第五节症状评估

  第六节治疗

  一、治疗目标

  二、药物治疗

  三、心理治疗

  四、电痉挛治疗

  第七节规范化治疗程序

  一、惊恐障碍的规范化治疗程序

  二、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的规范化程序

  三、社交焦虑障碍的规范化治疗程序

  第七章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临床特征

  第三节诊断与分类

  一、诊断思路

  二、诊断标准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与合并躯体损伤

  第四节鉴别诊断

  第五节临床评估

  一、创伤性事件的评估

  二、临床诊断评估

  第六节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策略

  三、药物治疗

  四、心理治疗

  五、其他治疗

  第八章精神科急诊和处理

  第一节概述

  一、精神科急诊的服务内容

  二、精神科急诊评估、诊断和处理原则

  第二节冲动和暴力行为

  一、常见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二、处理

  第三节兴奋躁动状态

  一、常见原因和临床表现

  二、处理

  第四节自杀

  一、常见原因和临床表现

  二、自杀危险的评估

  三、自杀的干预

  第五节故意自伤

  一、特点

  二、评估

  三、处理

  第六节木僵

  一、木僵的原因及临床特征

  二、治疗原则

  第七节幻觉和妄想状态

  一、常见原因与临床表现

  二、处理

  第八节惊恐发作

  一、临床表现

  二、鉴别诊断

  三、处理

  第九节谵妄

  一、谵妄常见原因

  二、谵妄的特征

  三、处理

  第十节戒断综合征

  一、常见原因和临床表现

  ……

  第九章患者和家属教育

  第十章精神疾病康复中的个体服务

  第十一章相关法律问题

  附录

  推荐阅读书籍目录

  精彩书摘

  精神检查是确定精神疾病诊断最重要的步骤。如果患者本人以外的其他人提供的病史资料没有在精神检查中得到验证,则作为诊断依据是要面临法律风险的。同时,精神检查绝不能理解成对病史的简单对证,而应理解成与患者的沟通过程。病史为精神检查提供了主要的框架和重点内容,但精神检查不应局限于这个框架,应有进一步的深化和新发现。实际工作中,一个负责任的、有经验的医生经常在精神检查中发现病史中没有提供的信息,或者纠正了错误的病史信息,而这一切有赖于和患者良好的沟通。因此,精神检查的第一步是建立临床沟通意识,而不是验证病史(实际上,在病史采集过程中也需要沟通技巧)。

  一、建立精神科医患关系的原则

  医患关系是医生与患者在健康与疾病问题上建立起来的亲密的人际关系。精神科的此种关系性质不同于一般的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精神检查和相关治疗的重要因素。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医生应持这样的态度:患者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值得我们礼遇、尊敬、接纳和花费时间。

  2.医患关系是指向患者和围绕着疾病的诊治而建立起来的,医生在医患关系中作为一个社会角色。

  3.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的人格、文化取向、生活态度、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

  4.极大程度地相信患者是完全可以面谈、交流和协商的。

  5.医患关系的建立应限于围绕对疾病的正确诊断、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医学关怀与帮助,而非其他。

  6.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发展的,需要不断维护、反思医患关系有无偏离伦理和专业的界限。

  7.相信患者能从这种良好的关系中获益,即使患者无法“治愈”,一种良好医患关系至少可以帮助改善其功能、生活情趣与质量、躯体情况。

  8.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时间与耐心,而且患者可能并不了解这种关系的重要性。

  二、精神科医学面谈相关问题与注意事项

  1.恪守职业道德,尊重精神患者的隐私权。不随便议论患者羞于启齿的言行或遭遇;不任意谈论病情表现或议论患者缺陷、家事等。

  2.综合交谈的话题。

  序言前言

  为了加强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尤其是基层精神卫生机构精神卫生专业工作者的临床操作规范性,由卫生部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牵头,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学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河北省、广东省、四川省等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临床一线工作者的参与下,组织编写《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实用版)》。2007年初在北京召开了编委会,强调编写内容与国内临床治疗实践接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重,文字精练、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2007年9月完成初稿,并对重点章节制作了课件,在重庆、甘肃天水及四川绵阳进行了试讲与现场调研,于2007年11月正式定稿。

  本书主要介绍了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焦虑谱系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及规范化防治原则、策略、具体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并增加了精神科的急诊与处理、康复与社区服务、家属与患者的教育等章节。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精神行为障碍的分类与描述定义为主线,把全书贯穿起来,力求使读者了解常见精神疾病规范化防治的主流所在。

  本书主要用于基层精神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的培训,读者也包括在第一线服务的精神卫生工作者、全科医师、精神科临床康复师、社工及管理人员。由于本书参编人员较多,各章节体例不完全一致,望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最后,感谢各位编者在百忙之中参与本书的编写和课件的制作、试用、现场调研工作,感谢卫生部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管理处严俊处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周东丰教授、于欣教授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领导的支持,感谢彭代辉博士、黄国平博士等协助主编承担本书的部分编辑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Discuz! X3.5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